《亻 ─ 生而為人》
忠泰美術館 《亻 ─ 生而為人》
AI革命席捲全球,在數位科技逐步取代人腦、勞力的時代裡,人類之於這個世界的意義又是什麼?我們何以為人?又該何以自處?《亻 ─ 生而為人》展覽回歸人的本質問題,試圖展開關於「人」存在於世界的多層思考與哲學辯證,分別從「身體政治與禁錮」、「內在對話」、「群我關係的構築」、「不存在的存在」四個子題切入,透過雕塑、攝影、錄像、裝置、繪畫等多種當代藝術的創作,重新詮釋思考「生而為人」的意義。
忠泰美術館 《亻 ─ 生而為人》
AI革命席捲全球,在數位科技逐步取代人腦、勞力的時代裡,人類之於這個世界的意義又是什麼?我們何以為人?又該何以自處?《亻 ─ 生而為人》展覽回歸人的本質問題,試圖展開關於「人」存在於世界的多層思考與哲學辯證,分別從「身體政治與禁錮」、「內在對話」、「群我關係的構築」、「不存在的存在」四個子題切入,透過雕塑、攝影、錄像、裝置、繪畫等多種當代藝術的創作,重新詮釋思考「生而為人」的意義。

展覽由忠泰美術館團隊策畫,以建構城市與人文社會的最基本單位「人」為主題,匯聚11組國內外藝術家共同策
劃。忠泰美術館特別將英國當代雕塑大師安東尼.葛姆雷(Antony Gormley)首度在臺展出的三米高巨型雕塑〈Big Rate II〉設立在入口處作為破題,極度抽象化的站立人形呼應展題「亻」。泰國藝術家卡葳塔.瓦卡娜嫣恩(Kawita Vatanajyankur)的《表演織品》與《潑》系列錄像作品,在高飽和度的畫面中,藝術家透過重複勞動的肢體動作、肉身極限張力的構圖,探討資本消費網絡如何束縛並讓人類在生活與生存之間掙扎。
.jpg)
Antony Gormley 作品〈Big Rate II〉

Kawita Vatanajyankur 作品〈織〉
%25C2%25A9%25E5%25BF%25A0%25E6%25B3%25B0%25E7%25BE%258E%25E8%25A1%2593%25E9%25A4%25A8.jpg)
Kawita Vatanajyankur 作品《潑》系列與〈染〉
臺灣藝術家何孟娟的作品〈阿梅〉、〈阿蘭〉、〈阿竹〉、〈阿菊〉,畫面中被華美物質包覆的現代都會女性,藝術家透過由下而上的視角,並以女性跌倒後卻依舊放鬆的身姿,試圖打破常規、刻板的觀看限制,回應女性存在於當代社會中的枷鎖。
江孟禧的〈蜜桃成熟時〉少女形象與穿戴式陽具、禽類面具的異物結合衝突,透過兩性特徵展現肉體慾望投射的視角與社會權力結構的消長,凸顯人類原始慾望的矛盾心理。更多精彩作品,歡迎大家至忠泰美術館親自觀賞。

〈阿竹〉 ©何孟娟
.jpg)
江孟禧作品〈蜜桃成熟時〉©忠泰美術館
留言
張貼留言